文 | 静观细品易多投资
近年来,干洗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从贝哲斯咨询的统计来看,2024 年全球干洗机市场的"盘子"稳稳落在 22.04 亿元人民币,按照 4.22% 的复合年增长率往前推,到 2030 年有望扩容至 28.25 亿元。
这里面的市场格局很有意思:北美和欧洲市场占据着高端干洗设备的主导权,而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正借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成为整个行业增长势头最猛的区域。
把目光转向国内,中国干洗行业眼下有个很突出的矛盾。门店缺口超 20 万家,但年洗衣消费额却已接近千亿元。
中研普华的数据更具体:2024 年中国干洗机市场规模达到 5.95 亿元,预计到 2029 年,年均 12% 的增速会让这个数字突破 10 亿元。
简单算笔账,全国 5 亿城市人口,要是每人每月干洗 1 件衣物,按单件 20 元的均价算,一年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 1200 亿元,这样的潜在空间确实让人眼热。
不过,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增长态势下,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却像根"暗刺"。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另一边却是供给端的不足与分布不均,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其实正反映出行业在扩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
在一线城市,干洗服务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如北京,每平方公里干洗店数量大约为 5 家,市场规模占全国的 25%。
然而,市场饱和度的提升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众多干洗店为争夺客源,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沼。
普通衬衫清洗价从 25 元左右降至 15 元左右,西装干洗从 80 元左右砍到 50 元左右,个体店利润空间被压缩至 30% 左右,而连锁品牌凭借规模效应仍能维持 50% 以上毛利。这种价格竞争不仅损害了个体经营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造成了阻碍。
反观三四线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干洗服务需求正快速释放。2025 年,三四线城市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 12%。虽然目前这些城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干洗服务渗透率不足,但增长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市场基础薄弱,品牌认知度低,这些地区的干洗店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使得这些地区的干洗店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技术创新面临环保与效率双重挑战易多投资
在技术创新方面,干洗行业正面临着环保与效率的双重挑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环保政策的推动,环保型干洗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传统四氯乙烯等高污染溶剂逐渐被绿色环保溶剂替代,如二氧化碳干洗技术、碳氢溶剂干洗技术等。目前,全国已有 30% 的干洗店采用环保型干洗技术,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 70%。
然而,环保技术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环保型干洗设备的购置成本较高,一台全封闭四氯乙烯干洗机价格约 15 万元,年维护费 1-2 万元;若更换为环保型设备,升级成本约 5-10 万元。这对于许多小型干洗店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环保型溶剂的洗涤效果和适用范围在某些情况下仍不及传统溶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洗店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效率提升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干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 年,预计智能化干洗设备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 50%。
一些干洗店引入智能洗衣设备,能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衣物材质、污渍程度,从而精准匹配洗涤程序,大大提高洗涤效果与效率。部分干洗店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某连锁干洗店通过智能化改造,单店运营成本降低了 15%。然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同样面临着技术门槛高、操作人员培训成本大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个体小店,技术升级的步伐明显滞后。
经营管理存在连锁与个体差异化竞争
在经营模式上,干洗行业呈现出连锁经营与个体经营并存的格局。连锁品牌在行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2024 年,连锁品牌占比从 2020 年的 35% 左右提升至 48% 左右,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65% 左右。大型干洗连锁企业通过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连锁品牌凭借统一的服务标准、优质的产品质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大量消费者,传统单体店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例如,某知名连锁干洗品牌在全国拥有 500 家门店,市场份额达 10%。
连锁经营模式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并非无懈可击。由于连锁品牌的扩张速度较快,部分加盟店在服务质量上难以完全达到总部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品牌的整体形象。
此外,连锁品牌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包括品牌管理费、统一采购成本等,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得连锁品牌在价格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个体干洗店虽然在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上不及连锁品牌,但凭借其灵活性和本地化优势,在市场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许多个体干洗店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易多投资,如上门取送、衣物修补、加急服务等,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然而,个体店的经营往往依赖于店主的个人经验和技术,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个体店在面对环保政策、技术升级等行业变革时,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消费需求形成升级与分化的市场导向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干洗服务的需求正呈现出升级与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消费者对干洗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从"洗干净"到"护得好",从"单一清洁"到"精细养护",对高端面料、奢侈品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
例如,真丝、羊绒、皮草等高端面料清洗难度大,误洗可能导致客户索赔,这就要求干洗店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分化也日益明显。年轻消费群体更注重便捷性和服务体验,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下单,享受上门取送、进度追踪等服务。
据有关平台数据显示,线上预约干洗服务的订单量增长迅速,"线上下单 + 上门取送 + 进度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体验,让干洗服务融入了消费者的"懒人经济"生态。而中老年消费群体则更看重价格和口碑,对新的服务模式接受度相对较低。
这种消费需求的升级与分化,对干洗店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洗店不仅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洗护的需求,还需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优化服务模式,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然而,对于许多传统干洗店来说,要实现这种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在技术、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政策环境受规范与扶持双重影响
政策环境对干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发展,对干洗店的环保合规、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传统高污染干洗店加速淘汰。多地要求干洗店 2025 年前淘汰四氯乙烯溶剂,改用碳氢溶剂或硅基溶剂,这无疑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然而,政策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部分城市对环保设备改造提供 30%-50% 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干洗店的技术升级成本。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推动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鼓励干洗店开展线上业务,拓展市场渠道。与一些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线上订单分成模式让流量主动上门,为干洗店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持。
行业困境面临生存与发展艰难抉择
尽管干洗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行业整体仍面临着诸多困境。环保合规压力、季节性波动、线上平台分流、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环保合规压力是当前干洗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约 68% 的店主表示设备升级成本高,某店因未及时改造,被环保部门罚款并停业整顿。
而季节性波动也给干洗店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扰,3-5 月淡季营收下降 40-50%,许多干洗店不得不通过推出季节互补业务,如夏季主推窗帘清洗、地毯除螨、奢侈品养护(利润率超 80%)等方式来缓解经营压力。
线上平台的崛起虽然为干洗行业带来了新的流量入口,但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一些线上平台抽成达 15-20%,使得干洗店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而且,线上平台的低价竞争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同时,技术人才短缺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熟练技师月薪达 8000-12000 元,且供不应求,新手易导致衣物损坏(单件赔偿 500-5000 元),某连锁品牌统计,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赔偿占年度支出的 8%。
在这些困境面前,干洗店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艰难抉择。是坚守传统经营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艰难求生,还是积极拥抱变革,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模式转型等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考验着每一位从业者的智慧,也决定着整个干洗行业的未来走向。
破局之路到底在何方?
干洗业欲破局重生,必以技术、服务、模式为刃,行全面革新之策。技术端,当力推环保干洗工艺与智能设备落地,既降准入门槛,更削运营沉疴;服务层,须锚定消费升级与分化的暗礁,以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为锚,筑牢客户粘性之堤;模式上,连锁品牌需收紧加盟管控的缰绳,确保服务质量不掉线,个体店铺则要剑走差异化之路,以特色锻造竞争力。
此外,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也应发挥积极作用。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为干洗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干洗行业正站在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专业化、连锁化、绿色化"三大趋势,能够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数字化运营的企业将获得超额增长。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易多投资,现在正是升级设备、优化服务、拓展业务的关键时期。唯有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环保健康为基础,才能在这个传统赛道实现华丽转型,迎来干洗行业的新春天。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